>>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让青春在乡村绽放
——宁夏“三支一扶”人才书写“青春答卷”
2025-11-05 07:48:19   
2025-11-05 07:48:19    来源:宁夏日报

马嘉宁(右)与同事一起商议工作。

新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整装待发。

佟佳远(右)向群众讲解相关政策。(均为资料图片)

  在宁夏,“三支一扶”计划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基层,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动人的“青春答卷”。

  自2006年国家“三支一扶”计划在宁夏落地实施以来,已有近5万名高校毕业生响应号召,投身到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工作中。2025年,该计划招募岗位扩容至4500个,规模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上这片广阔天地,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生力军。

  微光成炬 青春光彩在基层绽放

  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的葡萄园里,串串饱满的葡萄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光泽。

  “这就是我们白寺滩村的‘龙二大青葡萄’,口感清甜。”即将服务期满的陈继帆,手持麦克风,面带微笑,向前来观摩的游客介绍。

  2023年,陈继帆通过“三支一扶”考试来到白寺滩村,开启了帮扶乡村振兴的征程。两年过去,他已完成上百场讲解,还走进直播间,讲述白寺滩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马嘉宁同样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于2024年9月以“三支一扶”人员身份归来,决心改变家乡面貌。当时,集镇的环境问题严峻,垃圾堆积、卫生死角和沟渠堵塞随处可见。

  “兴仁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他将口号付诸行动。一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兴仁镇11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他牵头建立“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的常态化保洁机制,每周组织两次集中清理,重点攻克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周边这些薄弱区域。

  “刚开始组织清理时,不少群众不理解,觉得我们是做样子。”但马嘉宁没有灰心,通过挂横幅、设宣传牌、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理念,引导大家从“被动看”变为“主动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兴仁镇获中卫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综合评价一等奖。

  “我觉得文化就是乡村的魂。”在环境整治的同时,马嘉宁不忘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策划组织文化惠民活动。看着社火重新热闹起来,老人们找回了往昔记忆,年轻人也踊跃参与,马嘉宁由衷地高兴。

  针对农村老年人“看戏难”问题,他主动对接演出单位送戏下乡。从选剧目、协调场地到宣传动员,事事亲为。至今,已成功组织3场传统节庆活动、13场文化大篷车惠民文艺演出,吸引1200余名村民观看。“看到老人们看戏时脸上的笑容,我深切感受到文化服务的力量,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马嘉宁说。

  马静是活跃在平罗县乡村振兴战场上的一名“三支一扶”工作者。自2024年9月投身工作后,她始终坚守“扎根基层办实事、助力畜牧促发展”的宗旨。“基层畜牧工作关系着养殖户的生计和公共卫生安全,责任重大。”马静深知这一点。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她全力协助完成全镇畜禽免疫工作,并定期开展养殖场所消毒指导,全年组织全镇卫生大消毒8次,发放消毒粉140公斤,累计消毒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

  在养殖监管与环保方面,马静同样毫不懈怠。对辖区9家规模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定期巡查,发现80处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加强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签订“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类等违禁物质告知书”141份,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便民服务中心的拓明茜,2024年9月加入“三支一扶”计划。“民生服务可是连接群众的重要纽带,容不得半点马虎。”拓明茜担任民生干事,负责多项民生事务。她工作严谨细致,认真核实并上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员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香山乡米粮川村一户村民因申报材料不全,多次申请育儿补贴金失败。拓明茜得知后,主动联系村上和村民,耐心讲解政策与申报流程,帮忙补齐材料。“看到补助资金在2024年底发放到位,村民脸上的笑容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拓明茜说。

  在盐池县盐州路街道办芙蓉社区,佟佳远用真心书写着社区服务故事。“第一次走访刘奶奶家,一开门,那种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佟佳远回忆着,“我拿出问卷准备按流程问,同事碰了碰我,然后很温柔地问刘奶奶吃饭没、身体好不好之类的家常话。那一刻我懂了,社区工作是要用心陪伴。”

  从那以后,佟佳远学会了倾听。在服务的老人中,92岁的马爷爷让她格外牵挂。马爷爷是名老党员,子女在外地。社区推广“一键呼叫”设备时,佟佳远负责给马爷爷讲解使用方法。有次非工作时间,马爷爷儿子拨通设备,佟佳远及时接听并详细说明,解决了家属的“远程牵挂”问题。从“新来的小姑娘”到大家亲切称呼的“小佟”,每一声称呼都让她感受到工作的温度。

  吴忠市红寺堡区新民街道紫苑社区的穆天艳,一心想做乡亲们的“就业红娘”,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好政策是致富的关键,得让乡亲们都了解、会用。”穆天艳坚持走村入户,用当地方言讲解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制作易懂的图文、视频,通过微信群、大喇叭传播。她特别关注脱贫户、残疾人等群体,摸清劳动力技能和就业需求,建立动态台账,精准对接资源。在服务中,她既当政策“传声筒”,又做贴心“办事员”,协助乡亲申请就业和培训补贴。“看到大家在我的帮助下找到工作、增加收入,我心里特别高兴,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穆天艳说。

  田野长卷 助力乡村发展善作敢为

  毕业于银川能源学院的王佳静,曾因求职碰壁而迷茫,石嘴山市惠农区“三支一扶”计划成为她就业的转折点。

  驻村不久,看到多位老人险些陷入“养老投资”“免费领鸡蛋”等骗局,王佳静意识到反诈宣传刻不容缓。她迅速整理诈骗案例,改编成“反诈顺口溜”,带着宣传册和小礼品,傍晚在村口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给老人讲解。

  有一回,她发现村民张奶奶正和“客服”通话,对方称中奖需先交手续费,王佳静赶忙制止,解释是骗局并演示拉黑电话,帮张奶奶避免了损失。之后,她组织“反诈知识小课堂”,邀请民警授课,提升村里反诈宣传覆盖率。“‘三支一扶’计划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方向,让我在服务群众中找到了归属感。”王佳静感慨地说。

  刘希的经历展现了“三支一扶”计划对青年成长的助力。从2021年投身基层服务,到期满后入职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企划宣传岗,她收获满满。

  在贺兰县帮扶乡村振兴的两年里,刘希褪去青涩,独立起草工作方案、总结等材料160余份,撰写简报信息40余篇,运营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3000余篇。进入企业后,基层锻炼的文字功底助她在企划宣传工作中大放异彩。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技能,考取无人机驾驶证,实现全方位内容创作。

  作为2024届“三支一扶”人员,徐浩瑄初到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燕宝社区负责文体及网格协管工作时,发现一些独居老人因基础差或行动不便参与文化活动少,她便发挥舞蹈特长,推出“文化服务送上门”机制,逐户走访教学舞蹈。两个月后,社区老年舞蹈队从9人增至17人。

  今年3月,徐浩瑄转任党建协管,面对诸多挑战,她主动请教学习,从“系统小白”成长为“业务能手”。8月,她又接手新工作,一周内成功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矛盾,积累了群众工作经验。“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基层不仅是政策落地的地方,更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徐浩瑄说。

  成长蜕变 基层历练受益匪浅

  一个个青春的身影,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汇聚成宁夏“三支一扶”计划的精彩篇章。

  拓明茜说:“‘三支一扶’工作虽平凡,却意义非凡。从最初面对群众的紧张,到现在与他们打成一片,从懵懂到熟练处理事务,实践让我成长了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青年响应号召扎根基层,用热血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环境整治到文化振兴,从畜牧防疫到民生服务,从反诈宣传到助力就业,宁夏近5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梦想,以专业服务群众,实现着自身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马嘉宁展望未来时说:“我会保持奋斗姿态,完善环境管护机制,挖掘文化资源,为家乡发展继续努力。”穆天艳也坚信:“扎实工作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我愿为乡亲们生活改善贡献力量。”

  这场青春与基层的双向奔赴,正在宁夏大地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也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到这片充满希望的基层舞台,绽放青春光彩,铸就不凡人生。(记者 马照刚)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杨丽